[評論]M&K「雙超低音喇叭」的實戰經驗

M&K SOUND專業鑑聽喇叭MPS-2510P產品照及介紹

多聲道系統的玩家裝主動式超低音喇叭是理所當然,要能夠再生電影軟體之中的音效、展現出強大的能量與氣勢,超低音喇叭絕對是「必需品」。然而對於純粹只想用二聲道聽音樂的音響玩家來說,很多人仍是把超低音喇叭視為「AV器材」,總覺得在音響系統上加裝主動式超低音是「不正規」的作法。

我常常和許多玩家們接觸,我能夠理解音響玩家不輕易使用超低音喇叭的理由,畢竟聽音樂和看電影的需求不同,若只為了音效,超低音有足夠的量感、衝擊力就能讓聽者獲得相當大的滿足感,沒有人會去追究「爆炸、撞車的低音夠不夠真實」,誇張一些還更容易討喜。

然而以音樂欣賞作為超低音喇叭的主要用途,聲音的精準程度如何就相當重要,低頻響應是否平坦、暫態反應是否敏捷、低頻段不同音高的分辨能力、質感以及主動式超低音喇叭與左右聲道喇叭的聲音是否能「合而為一」都是問題。很不幸地,不管是玩家親身嘗試或是在別處試聽,能夠通過「金耳朵」考驗的例子少之又少,因此才會有許多音響玩家對於主動式超低音抱持著負面或保留的看法。

 

旗艦級喇叭老早就在用主動式超低音了

許多名廠並沒有把超低音喇叭視為禁忌,甚至還將主動式超低音作為頂級喇叭的「必要配備」。老玩家熟知的 Genesis G1G2,或者是推出不久的 MBL 101 X-treme,都是使用兩支「大型主動式超低音柱」的四件式喇叭,當它們播放音樂時,只要調整得宜,我們所聽到的並不是「誇張的低頻量感」,而是能完整、明確地感受到錄音中的低頻成分,並且由於低頻採取主動式電子分音,「推低音的功率放大電路」沒有受到被動元件的損耗,使低音更收放自如、更輕鬆。

它們能夠取得優異的低頻表現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主動式超低音柱」和中高音是分離的、擺位是自由的,可以擺在空間中「對低頻響應最有利」的位置上,不需要遷就中音與高音,它們唯一的問題大概就只有「價格很不大眾化」。

很多頂級喇叭有主動式超低音是事實,能把 40Hz 以下低頻表現好的喇叭價格高於「低頻有限類」很多更是事實。價格貴翻天的旗艦級喇叭老早就在用主動式超低音了,玩家還要堅持二聲道喇叭加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不能用來聽音樂嗎?但很多加了主動式超低音的系統不好聽也是事實,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我利用這幾個月截稿後的空檔讀文章、動腦想、動手做、實際聽,就是想找出一些二聲道加超低音喇叭的「通則」,讓玩家只花有限的預算,就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成效,讓「低頻有限類」成為過去式,低頻的質感當然也要能通過玩家們的考驗。在此我盡量不說太多理論,將實際的作法與各位分享。

M&K SOUND主動式超低音MX-250產品照及介紹

五個超低音相關的基本概念

一、超低音喇叭最差的擺位:就在空間的正中央!這個位置最容易產生駐波,除非你買的主動式超低音可以調整等化,但是就算不平坦的低頻響應被你救回來了,體型碩大的主動式超低音喇叭擺在視聽室的正中央還是會影響空間的動線。

二、如果您可以選擇不同的空間作聆聽室,請記住:正立方體或正方形是最不利低頻的空間。低頻響應失衡不要怪罪超低音喇叭,真正的問題是在空間,空間的長、寬、高決定了駐波頻率,長寬高三者之中有兩者相同或太接近(中小型空間寬高相等的機率不小),就會讓特定的低頻段大幅加強或衰減,若幅度太大,就算有「內建等化」的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也未必救得回來。另外,長寬高之中有兩者是2:1 的比例,也是會讓低頻駐波能量集中在特定頻率的不利空間。

三、要讓主動式超低音發出最強的能量:把它擺在角落上。藉由最短距離的地板與牆面反射加強低頻能量,至少能為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的功率放大電路省下一半的力氣,並且牆面、地面反射的低音與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發出的直接音「相位差」、「時間差」都很小,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

四、想得到最高的密度感:如果您是用空間的「長邊」聽音響(前後距離大於左右),把主動式超低音喇叭擺在三點鐘或九點鐘位置,緊靠側牆、朝座位發聲,這樣就能得到最高的低音密度,聲音相當結實,且由於主動式超低音利用側牆反射、並靠近座位,讓主動式喇叭的音量不用轉很大就能得到生猛的低頻表現。

五、播放同樣一段低頻豐富的軟體,找出空間中低頻響應與延伸最佳的位置。這段話很多人說,所以我也不免俗地提一下,但是關於這一點我建議各位看看就好,我只想告訴各位一個現實:低頻、超低頻低到一定的頻率以下雖然人耳不能察覺方向性,但是不同頻率在不同位置上的響應卻不是相同的,講得白話一點:如果您只用一支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低頻與超低頻是有「皇帝位」存在的! 

很不幸地,「最佳低頻響應的皇帝位」通常不是「中、高音的皇帝位」,況且一般人的聆聽位置又不能「自由選擇」,萬一低頻響應最佳的位置在走道上,我總不能把座位搬到走道上聽吧?  

比較現實的想法還是「座位不動、改變超低音喇叭的擺位與 toe-in 角度」:超低音喇叭每換一個位置就在地板上貼膠帶做記號,再播放軟體做筆記寫聆聽心得,也許您花了一兩個月可以找到好位置(希望這個位置不會剛好擋住大門),如果您自認「非常有 Hi End 精神」那就盡量去試吧!小心搬超低音喇叭的時候不要閃到腰。

在我看來,只使用一支主動式超低音喇叭並不是最佳解決方案,我可不忍心讓本刊讀友花錢、花時間還得碰運氣,在此我先公布答案:要得到高水準的低頻表現,使用兩支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的成功機率絕對比一支大很多!

一支以上超低音喇叭的擺位方法大致可分為「集中」和「分離」兩大類,前者常用在大型空間(例如電影院、演唱會),能夠避免或減低兩支或多支超低音之間的相位差與時間差的問題,但是在家用空間,除了能量加強、速度稍快之外,其他的特性其實跟使用一支超低音喇叭的狀況差不多。至於「分離」的擺法則有好幾種類型,以下僅列出我建議的方式:

1.如圖A所示:兩支超低音喇叭背靠左右側牆二分之一處、向空間中央發聲。這是我的首選。

2.請見圖B兩支超低音喇叭背靠前後牆二分之一處、向空間中央發聲。此法的低頻響應也相當平坦,但密度感與能量略遜於前者。

3.牆角對向法:請見圖C與圖D。把超低音喇叭擺在角落是最不影響動線的方式,採取此法的低頻能量頗強,只是響應曲線通常不及前述二者平坦,但是至少比圖E好。

4.擺在左右聲道喇叭旁邊:這是兩支超低音喇叭「最傳統」的擺位法,好處是超低音喇叭和原有的兩聲道喇叭發聲至座位的時間差較小,不過低頻響應並不平坦。

以上方法我都有試過,甚至還嘗試過許多種「不對稱」的擺位方式,不過我希望給玩家們的是「最明確、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因此我最終選定的方式是上述的第1種。再者,「自我感覺良好」不見得能符合「大眾口味」,我想聽聽更多玩家們的意見,我找愷銳音響的朱老闆幫忙,他爽快地答應了,就用愷銳空間、用他最熟的 M&K 器材試聽。

四種較為可行的「雙超低音」擺位方法

四種較為可行的「雙超低音」擺位方法

兩支超低音喇叭的調整步驟

正式試聽前一週,我先去愷銳和朱先生討論器材的選用,並且還先作了一些「熱身運動」:由於那天我想用的超低音喇叭還在缺貨狀態,臨時找來 SB-88 吋)與 SB-1212 吋)兩支主動式超低音喇叭搭配一對 MPS-2510P THX pm3 2.2聲道的實驗。用雷射測距儀測量,測得愷銳視聽室的長度是6.584 公尺、寬度4.874 公尺,大約9.7 坪大,我想玩家看到體型嬌小的 SB-8 SB-12,大概會覺得這樣的配備低頻「夠用」就很不錯了,想要「爆棚」?應該是想太多了吧!

我們那天用環繞擴大機當 D/A兼二聲道前級(喇叭都是主動式、所以沒用到它的後級部分),喇叭與主動式超低音之間分頻點訂在 80Hz,因為二聲道擴大機都不能調整 Delay Time,所以我在環繞擴大機喇叭距離設定的選項把左右聲道和超低音訂在相同的數值(模擬二聲道擴大機的使用狀況)。試聽前的調整步驟如下:

1. 先把超低音喇叭擺定位(參照圖A)。

2.重複播放音響論壇「音響測試寶典」CD1 50Hz正弦波(Track 20)、在座位上架好音壓表,先後調整兩支超低音的輸出至相同的分貝數(以音壓表的讀數為準),調整左邊超低音喇叭的音量時將右邊的超低音關掉,隨後調整右邊的超低音時將左邊超低音關掉。

3.把兩支超低音喇叭的輸出調整均衡之後,播放 80Hz正弦波(此頻率是左右聲道與超低音喇叭的分頻點),把右邊的超低音喇叭關掉,邊看著音壓表邊嘗試調整左邊超低音喇叭的相位,找出音壓表測得分貝數最高的位置,相位調整就停留在這個位置上;隨即在打開右邊的超低音喇叭,嘗試調整相位,直到音壓表出現最高的數值為止。最後再到環繞擴大機的 Speaker Level作調整,使超低音和左右聲道喇叭的輸出均衡。

 

兩個小朋友勝過一個大傢伙

調整完畢後立刻進行試聽,一開始我就不客氣地用大音量播放,馬上就感受 Punch 明確、衝擊力強而結實,一點都不含糊、膨脹,左右聲道喇叭原本就是電子分音的專業用鑑聽喇叭,解析度高、速度很快,兩支超低音喇叭在經過上述的調校之後不但速度完全跟得上,而且非常自然地銜接低頻段,整體的聲音完全「合而為一」,聽起來就像是一對價格高昂的大型落地式喇叭。我還試著在不同的位置聽,低頻表現十分接近,幾乎沒有「皇帝位」的問題。隨後我用更大的音量播放 Manowar: The TriumphOf Steel(重金屬搖滾),效果如何,我看朱守為兄和來訪客人的表情就知道了,我們都認為用兩支超低音喇叭只要「方法正確」,得到的結果無論是質與量絕對遠超過「一加一等於二」,兩支三萬多塊的超低音喇叭勝過一支十多萬製品的可能性很高!其中還有一位在場的玩家表示:要是早知道有這招,他在超低音喇叭更換升級時就不應該把舊的處理掉(升級前後都是用 M&K),我特別他提醒一句:如果要用兩支超低音喇叭,還是兩支用同款製品最好。

 

正式聆聽使用的「全主動式」四件式喇叭系統

M&K LFE5.1SDS 低頻管理器

我馬上向朱兄提出要求:一週後的正式試聽不用環繞擴大機,左右聲道繼續使用 M&K PS-2510P 主動式鑑聽喇叭,加上兩支 MX-250 主動式超低音,兩者之間以 M&K LFE5.1SDS 低頻管理器作分頻(超低音分頻點在 80Hz),不用前級、直接用 LFE5.1SDS 控制音量,訊源器材是 CARY CD306 SACD/CD 唱盤(採平衡式輸出)。如果玩家對上述器材有意見,想要用前後級和被動式喇叭,前級請選有兩組輸出者(一組給左右聲道、另一組給超低音喇叭)。

在前、後級與超低音喇叭三者之間要不要加入低頻管理器是個問題,如果要加低頻管理器,我建議選用專業級製品(對聲音的改變較少),且能降低極大輸出時左右聲道喇叭受損的機率(左右聲道喇叭不必發出分頻點以下的低頻)、全系統的最大輸出音壓會比不加低頻管理器高出一截;倘若玩家打算不用低頻管理器,「理論上」左右聲道聲音的純度會更高,但最大輸出音壓能力比較低,分頻點的調整比較困難(左右聲道與超低音喇叭低頻銜接處的頻段可能重疊過多或者斷成兩截),這種方式對於「低頻有限類」喇叭的用家較為有利,因為它們的低頻本來就比較「低不下去」,玩家可以「順勢」讓超低音喇叭負責較多的低頻段,假設左右聲道喇叭的頻率響應標示為 48Hz 100kHz,我建議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的分頻點先調整在「左右聲道喇叭低頻下限加 20Hz」的位置,大約是在 70Hz 附近,往後還可以再慢慢以聽感作微調。

測試考驗低頻表現的參考軟體

別用推想的,你能聽出心跳聲的真假嗎?

正式試聽前的調整步驟與上一次大致相同,唯一差異在於超低音與左右聲道的比例是在低頻管理器調整。從上次使用兩支不同的小型超低音、到這回使用兩支「雙12 吋」的同款超低音喇叭,兩者之間的差異相當大,我完全沒有因為低音的配備提升而刻意加重超低音的比例,還是盡可能將低頻調整到正確的比重,然而不只是低頻、連極低頻都展現出超高的解析度,它們真的能完整地展現出低頻與極低頻的「細節PinkFloyd: Dark Side Of The Moon(早期的美版CD)第一曲開頭的心跳聲就是一個相當鮮明的例子:很多玩家要刻意把音量轉大才能把心跳聲聽得比較明確一些,而這套系統根本不需要如此,它們不只讓我輕易地聽到由弱漸強的心跳聲,我還能非常清楚地從聽感判斷出這不是真人的心跳聲,我憑什麼說是它是「假心跳」?因為真人的心跳聽起來不會那麼「乾淨、單純」,真人心跳的「碰碰」聲也沒有那麼「硬」。我聽錯了嗎?後來我去查資料,這個心跳聲果然是用鼓聲「加工處理」作出來的,想要在音響器材上直接聽出這個心跳聲的真假沒那麼容易,就算低頻量足,只要稍微糊一點、慢一點,就難辨真假了。

擁有高品質的低頻與極低頻不只能讓玩家能把錄音中的成分聽得更完整,而且因為聲底夠厚、讓整體的聲音更均衡、更溫暖柔順、更有美感。還記得二十年前我在很多系統上聽 MaryBlack: No Frontiers,只覺得聲音很「清爽」、質感不錯,事隔多年都沒有好好再聽過,這回再聽,感覺和以往的印象大不相同,片中的許多首曲子裡都有著輕柔、軟性的低頻「鋪底」,聲音呈現出類比錄音的韻味,聲音的層次更為豐富,把低頻搞好了,連中高頻都變得更柔順甜美了

 

極度暴力依然輕鬆無比

雖說將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用來聽音樂講究的是精準均衡而非誇張,但仍有很多軟體會讓音響系統暴露出低頻再生能力的缺點,鄭明勳指揮巴士底管弦樂團的聖桑「管風琴交響曲」就是一個例子,在 Track 2 Track 4 管風琴的極低頻能否聽得到、量感是否充分,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密度感,若是低頻、極低頻不夠乾淨,整體的解析度也會大打折扣,聽來令人昏昏欲睡。這張片子曾經整倒不少大型喇叭甚至主動式超低音,又低又強的極低頻常使低音單體負荷不了發出雜音,而在這次使用兩支超低音喇叭的情況下,一切都是輕鬆過關,超低音喇叭還有很大的餘裕。 

到底餘裕有多大?我再找幾張低頻極度誇張、暴力的CD片試聽,轉到震耳欲聾的音量,甚至已經超出 MPS-2510P 的輸出能力,兩支主動式超低音還是泰然自若,非常輕鬆、敏捷、穩重地出龐大的低頻能量,我評估大概還有50%左右的餘裕度,要是再加一對 MPS-2510P、超低音喇叭配備不變,即使用在大約20 坪的空間仍然可以游刃有餘。

 

「高傳真度的低頻」才是使用雙超低音的主要目的

OK,將「低頻有限類」的二聲道系統升級為四件式、具有全頻段表現能力的手法我就解說到這裡。在本文的最後我要強調一點:與只用一支主動式超低音喇叭相比,一次使用兩支超低音喇叭不僅僅是低頻輸出能力的提昇,更重要的是低音「質」的提昇,「高傳真度的低頻」才是使用雙超低音的主要目的

試聽過程中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往使用一支超低音喇叭時,低音能量很容易跑到聆聽室外面,甚至「外面的低音聽起來比裡面好」,這次試用雙超低音,聆聽室中的低頻能量遠大於聆聽室外,把大部分低音能量都留在裡面,減少了超低音喇叭的能量損耗,也比較不會吵到左右鄰居,這是我在作本次音響實戰之前沒有預想到的意外收穫。

《延伸閱讀》用兩支 X10+翻玩兩聲道

「My Hiend」直球對決,理想中的低頻徹底達成: M&K SOUND X10+旗艦超低音

技術服務諮詢

M&K Sound台灣總代理 愷銳音響 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2號2樓 | 電話:02-2726-1286

台中展示中心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709號 | 電話:04-2258-1918

相關文章

[快報] 「中庸之道,才是王道」 Primare來自瑞典的跨界機器 總代理 愷銳音響

愷銳音響Keep Running創立於1988年,在「聲學研究」以及「空間調整」方面不斷精進,致力於為台灣消費者選配最符合需求的音響系統,也非常積極引進新的代理品牌,擁有透過全方位的劇院音響設備,有喇叭、有擴大機、有電源處理器以及各類音響相關的配件產品,應有盡有,消費者無論是想透過兩聲道聽音樂還是在家裡組建頂級多聲道劇院系統,都可以從愷銳代理的品牌中涉獵到高品質的器材。

[音展] 2024 高雄圓山HI-END音響展-234「韶韻/愷銳」展房亮眼報導,上帝之聲PERLISTEN 「巨龍崛起,中龍砥柱」R18巨龍超低音搭配旗艦S7c中央聲道崁入式喇叭

本次展覽這個展房最大的亮點,就是展出Perlisten Audio全新的R系列超低音喇叭。展覽期間代理商伊諾特國際,也會不間斷地在房間向前來參觀的民眾介紹產品設計特點,並透過實際音樂片、電影片段感受全套Perlisten Audio系統的性能。

[知識] 技術特點一次看! Perlisten憑甚麼竄起成為音響界的新寵兒?

2019、20年開始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全世界的時間軸被區分為「疫情前」、「疫情後」,而2020年,音響世界的時間軸將被區分為「PerListen前」、「PerListen後」,

[器評] 輸出功率如家常便飯 – 瑞典Primare A35.2 立體聲後級擴大機

在簡鍊、冷冽的斯堪地那維亞外觀下,Primare A35.2 立體聲後級擴大機暗藏的是充沛的功率與多元功能。A35.2 在 8 歐姆負載下可輸出充足的 200 瓦功率,當負載降至 4 歐姆,功率可倍增為 400 瓦,電流輸出能力十分強悍。

[器評] 搭載Dirac Live空間自動校正 – 瑞典Primare SP25 11聲道環繞解碼前級

Primare 旗下產品線十分完整,包括串流訊源、CD 唱盤、唱頭放大、前 / 後級擴大機、綜擴及劇院系統,一應俱全,這台 SP25 便是環繞解碼前級,具備 11 聲道輸出,搭配自家的 A35.8 八聲道後級擴大機,即可組成一套強悍的多聲道家庭劇院系統。

[器評] 模組化設計 – 瑞典Primare CD35 Prisma CD 串流播放器

家中收藏的 CD 捨不得淘汰,同時又希望能夠享受串流音樂播放的便利性嗎?那麼您可以留一這款來自瑞典 Primare 的 CD35 Prisma,是該品牌 35 系列產品當中唯一一款同時兼具 CD 播放以及串流音樂播放功能的機種。

[器評] 來自北歐的時尚選擇 – 瑞典Primare SPA25 Prisma 9.2 多聲道環繞擴大機 AV環繞擴大機

難道環繞擴大機只能選日系品牌嗎?那可不一定。Primare SPA25 的外觀時尚、簡練,具有北歐風格,有別於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日系環繞擴大機,絕對能滿足對外形挑剔的你。當然,它的功能和性能也如同外型一樣出色。

[器評] 小巧又強大 – Primare I15 串流播放擴大機 網路串流擴大機

外型時尚洗鍊,I15 搭載自家 Prisma 串流播放技術,不僅可支援目前市場上最主流的串流服務平台與傳輸方式,並可提供多房間播放與控制,無論透過有線網路還是 Wi-Fi 無線網路,都可藉由 Prisma app 輕鬆操作,而且不論是 iOS 還是 Android 裝置,都能自由投放音樂至 I15,聆聽更不受限。

[器評] 不只是綜擴 – 瑞典Primare I25 Prisma 網路串流DAC擴大機 綜合擴大機

Primare I25 Prisma 中階網路串流綜合擴大機,100W 的驅動力,內建了 DAC,搭載了 DM35 數位類比轉換模組,具有 Chromecast 的多房播放功能,支援 AirPlay、藍牙傳輸、Roon Ready Spotify Connect,甚至支援語音控制,提供最佳的使用者體驗。聲音快速、乾淨、敏捷而且自然。外觀簡約設計,具現代感的金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