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漂浮在電子音樂的世界吧

民謠、搖滾、龐克、爵士、金屬、小清新…聽得有點膩了,那麼迷人的合成音,像是在宇宙中被電磁空氣包圍的音樂,無論是讓你亢奮想要跟著跳舞的電音舞曲,還是享受漂浮感的迷幻電子風格。

電子音樂,一定讓你欲罷不能!!!

雖然台灣人想到「電音」,第一個大概會想到謝金燕的「姐姐」,或是辦桌和電子花車咚滋咚滋又破音蹦蹦蹦,總之,容易會有種「好俗」、「好吵」、「矮額~」的刻板印象。


圖片來源:謝金燕專屬後援會


但其實,各種音樂類型也常常出現電子電音元素,而本身在世界音樂史(?)上也有淵遠的發展潮流和脈絡,隨著電音愈來愈成熟,電音也更受樂迷熱愛,前陣子上映的電影《巴黎電幻世代》《音浪青春》就是講這類主題,其中小編大推薦法國電子組合Daft Punk

Daft Punk – Lose Yourself to Dance

而且全世界電子音樂節一個比一個盛大,平均每個周末有兩場中大型電子音樂活動在各大城市舉行呢!當然各大場合PARTY也少不了好技術的DJ和電音的搭配!


世界性指標電子音樂節:Tomorrowland

在這裡M&K就稍稍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電子音樂啦!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簡稱「電音」

意指使用電子樂器(例如電吉他、鼓機…)或電子音樂技術(合成器、電腦…)進行創作或表演的音樂,早在近代電子學開始發展後,在1960年代合成器(Moog)被創造出來,對聲音抱有無限好奇心的樂手,就開始多嘗試融入電子元素創作。


設計出Moog合成器的Robert Moog


現代大家比較常聽見的有House、Techono、Trance、Ambient、Progressive、Electro…等風格。

↓↓↓↓↓↓ 對電子音樂發展的脈絡有興趣,不妨把下面這張圖設成桌面吧 ↓↓↓↓↓↓

轉自DigiLog 聲響實驗室

而電音大致可以分成兩大類:跳舞音樂非跳舞音樂跳舞音樂就是4/4拍,一個鼓點一個重拍,又快又猛的連續低音,跳舞時有滿滿的律動感,從80年代發跡的House(浩司)是始祖,到現在還是電子音樂的大宗,以House為基底,使用電腦和合成器變成更有科技感的Techno Trance可以說繼承了Techno的科技感,又多了邪氣和旋律性。

☟點我聽 HOUSE

David Guetta – The World Is Mine

非跳舞音樂顧名思義,就不是有明顯重拍節奏拿來跳舞,而是好好沉浸在電子音樂的迷幻世界裡,Trip-Hop把Hip-Hop加入更多BASS低音、更加緩慢和迷幻,還有像是在宇宙中漂浮、感受不到身體存在的Ambient,這是小編之所以會掉入電音大坑的一種類型!

☟點我聽

ambiental trance mix

總之呢~電子音樂有那麼多不同的分支,推薦大家每一種都去聽看看,一定可以找到適合自己最愛的曲風,然後深深跌入電子音樂的大坑!


然後再來介紹一下,操作電音的重大舵手!

DJ

DJ在PARTY或音樂場合中除了很好掌握現場氣氛,就像偉大航道的 偉大舵手 擁有豐富的航海知識,DJ心中一定有滿滿滿的指標音樂清單,所以在播放歌曲的同時,也是向聽到音樂的人,推薦 「好的音樂」!


來自荷蘭的世界知名DJ:Armin van Buuren

此外,DJ的技術面更是顯示在Mix歌曲——「拉接歌」上,每首歌的風格對不對味?歌曲和歌曲之間要對鼓點、PITCH和BPM?如何調整EQ到最完美的狀態?專業DJ真的是可以創造一場完美的音樂饗宴,這也是為什麼電子音樂那麼吸引樂迷的原因之一。

除了音樂本身、DJ或操縱的人的能力,當然還有關鍵的地方是,聲音怎麼被聽見呢?現場演出的音響破爛破音、CD播放的品質又爛又差,那麼就浪費那麼好的音樂了。

很多人都認為,聽音樂不需要用到好的喇叭⋯⋯

但事實上根本是 大 大 大 謬 誤 !

尤其在電子音樂,若空間創造不好,造成回音會讓DJ難以對拍,重低音要夠強大,才能顯示電子音樂的靈魂,有超低音的話,反應速度要快,才不會讓每個Beat都糊在一起,但同時也要避免,重低音和中高音的層次混在一起。

好的音樂+ 好的樂手DJ + 好的音響 = 最完美的陣容

所以才有最完美的表現!最近有許多DJ朋友來愷銳聽我們的音響,音樂交流的同時,也欽佩對方的專業啊!!!


以下推薦

12/11 AES – Asia Electrik Sound 的首發派對

萬眾矚目 Tomorrowland 迎接明日世界

「第一章 – 啟航 ft. Dave Till & Steve Romani @Elektro 」

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siaElectrikSound/

有重量級DJ、知名電音製作人和各路電音迷,歡迎大家來享受這個盛宴!

另外預告一下~

2016.12.17-12.20

愷銳在圓山飯店也即將舉行音響展,實際來試聽,就能感受魅力所在!

技術服務諮詢

M&K Sound台灣總代理 愷銳音響 台北總公司

地址: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六段22號2樓 | 電話:02-2726-1286

台中展示中心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709號 | 電話:04-2258-1918

相關文章

[器評] 多聲道兩聲道均宜 Primare A35.8 八聲道後級

Primare的A35.8本身是一台8聲道後級,用家可拿來搭配多聲道使用,還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橋接成功率更大的擴大機,使用彈性相當高。

[知識] 超低音懶人包! Perlisten R系列、D系列到底差在哪?

Perlisten的超低音產品主要分為兩個系列:R系列以及D系列。本文將從單體材質、衝程、輸出、獲得過的成就和尺寸等五個方向來完整介紹兩系列的差異。而除了比較兩者差異,文中也會提及兩者的共通點,如果您對於Perlisten產品線還有些陌生,相信閱讀完這篇文章能讓您更加了解Perlisten的產品細節!

[音展] 2024 台北圓山TAA音響展 – 503金展房特點回顧,PERLISTEN- 「創極限,未來電影院」

如果你有玩多聲道系統,那麼503愷銳音響的展房可說是這次音響展的一大焦點,因為它不僅採用了獲得THX最高級別Dominus認證的Perlisten Audio喇叭組成多聲道系統,而且還首度結合了Trinnov Audio的環繞處理前級,展示台灣首度的Wave Forming技術。

[音展] 2024 台北圓山TAA音響展 – 354水展房特點回顧,Torus Power – 「夠電,才夠勁」

如果您喝的水,經過煮沸與消毒,那音響系統當然也需要Torus Power超過40年的專業技術把關,採用環形隔離變壓器多項專利,隔離噪訊的同時仍大力供應電流300安培以上,以水來比喻,是全然純化的蒸餾水,而非會消減水壓的過濾水。

[快報] Perlisten、Trinnov、Barco、madVR聯手打造CEDIA有史以來最豪華家庭劇院

CEDIA是「美國智能家居與視聽電子展」,是非常值得高階家庭劇院玩家關注的一個展覽,因為這個展會上常會匯集各種頂級定制安裝的系統及周邊產品,而今年的CEDIA展覽剛剛結束,有外媒報導指出,這次展覽上出現了CEDIA有史以來最豪華的家庭劇院系統,我們就來看看它是怎麼規劃的。

[案例] 上帝到我家!見證Perlisten Audio D12s,如何全面升級兩聲道、劇院音效品質

過去我們雜誌很多家訪案例,不是領著大家的好奇心一睹豪宅頂級劇院系統色香味兼具的風采,就是帶大家導覽專業視聽空間火力齊全的高規格影音效果,對追求極致美聲以及殿堂級劇院音效的朋友來說,這些都是構建頂級音響系統的最佳參考指標。但對更多玩音響的朋友而言,這些夢想中的音響空間、視聽環境是超乎現實的,畢竟現代人礙於居家空間的限制,普遍都會將系統規劃坪數不大的客廳裡,謹慎利用有限的空間規劃器材,若透過得宜的搭配以及精挑合適的音響品牌,豪宅中音響系統所呈現的色、香、味,在小客廳裡想要留色、留香,也留味,絕對也可以辦到。

[案例] 上帝到我家!用Perlisten Audio享受頂級天空聲道劇院效果

今年七月,我再次受伊諾特國際的熱情邀請,拜訪台中一個Perlisten Audio喇叭的用家,並在他家體驗全套Perlisten Audio喇叭建構的天空聲道家庭劇院系統。這套系統是由威德音響規劃、調校,系統除了用上Perlisten Audio多款劇院喇叭,還罕見地採用「.4」配置,四顆超低音喇叭中也有兩顆是Perlisten Audio製品,這種超頂級的搭配,也讓我身歷其境感受到「上帝之聲」帶來的劇院震撼。

[音展] 2024 台北圓山TAA音響展 – 308土展房特點回顧,PRIMARE – 「剛剛好,最好」

愷銳這次展出標榜金、木、水、火、土的「音響五行之旅」,五間展房中308土展房的主角 是他們今年剛代理來自瑞典的Primare CD15 CD唱盤兼串播放機,搭配Primare Pre35前 級和A35.2後級擴大機,喇叭則是被音響迷譽為「上帝之聲」的Perlisten落地喇叭做聲音示 範。

[器評] 瑞典PRIMARE Audio Grade:SC15 Prisma「數位串流前級擴大機」2022年最佳產品

As our recent reviews have attested, quality hifi is no longer just a metaphor for industrially sized separates and traditional passive speakers. Often our real world homes and listening preferences mean our systems need to blend into our surroundings, rather than compete with them.